首页 > 资讯 >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全章阅读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全章阅读

许元宝

本文标签:

主角是李絮魏渠的精选穿越重生《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小说作者是“许元宝”,书中精彩内容是:穿成科举文里靠爬床上位的恶毒炮灰原配,李絮果断扔掉手中的爬床道具。她可不想被心黑手辣的男主和官配女主联手弄下堂,还是紧抱男主大腿,专心赚小钱钱吧~当李絮沉迷搞钱后——魏渠第一反应:呸!以为用金钱就能攻克我?你就是搬座金山来,我也不会折腰娶你!后来的魏渠:真香!...

来源:yylrsj   主角: 李絮魏渠   时间:2024-06-17 23:09:56

小说介绍

穿越重生《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是由作者“许元宝”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李絮魏渠,其中内容简介:来人顿住,似乎吓了一跳,比她还紧张,很忐忑地喊了声絮娘,然后踯躅着不知该怎么继续问这是个男人的声音,确切地说,是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大男孩对刚刚经历了这样恐怖的一幕、从生死边缘挣扎出来的女子来说,并非亲人、爱人的异性这时出现只会让她芒刺在背,浑身上下都难受尤其是,她现在还算是衣衫不整、仪容凌乱李絮浑身神经紧绷,警惕抬头,宛如深山老林里溪涧旁喝水却被生人吓退的小鹿来人反倒被这样冷漠戒备的眼...

第19章


接下来这几日,李絮不再出门,也变得有些沉默,有时候手上编着小东西就突然走神。

众人都当她是山上那一跤跌狠了,吓坏了胆,不敢再上山。

王氏本来还怕她借着养伤故态复萌,没想到家务活她还继续埋头干着,几乎将原本包揽了这些的魏葵挤得快没地方站,只能把剩余时间都花在做针线活上。

魏渠读书养病之余,投向李絮的眼神也多了些,带着点狐疑和隐忧。

只是,他很快发现,李絮除了话少一点、眼下微微有点青黑之外并无其他异常,早上起来也不见她眼睛红红,魏葵也表现如常,可见她并没半夜偷偷躲着哭,应该没出什么大事,村里也风平浪静,便也暂时放下心来。

除家务活外,李絮也没耽误自己的挣钱大业。

第二批酸橙果采摘回来当天就被洗涮干净,外皮晾干后就被切开晾晒,如今院子一角的几个圆簸箕上满满的都是干瘪程度不同的酸橙果。

草编一直在按部就班做着,一开始是十二生肖或比较日常的一些动物造型,到后来,李絮越编手越熟,甚至还自由发挥编出了许多魏家人难得一见的动物,如大象、狮子之类,很叫好奇心爆棚的小魏鲤爱不释手。

经过这几日的短暂相处,李絮靠自己还算殷勤的表现初步取得王氏等人的认可,勉强相信她是洗心革面了,对她的态度也和气了不少。

到十五这日,李絮脸上的瘀痕都消散得差不多了,不必再涂那狗皮膏药。倒是脖子上还留了点没退,好在天气渐凉,她穿高领袄子也不突兀。就是嘴角磕破那里结了点痂还没掉,看着有点滑稽,但出门见人是完全没问题了。

这几天太阳好,第一批酸橙果已经晒得干透,再看不见青翠的外皮,已经变成了暗淡的黑褐色,皱成一团,跟李絮记忆中的枳实已经十分接近,估计差不多可以入药了。

李絮怕县城药铺不识货,便只用包袱皮裹了三分之一进城,以及一整个箩筐大大小小的草编玩意儿。

魏广仁的私塾每逢十日休沐一日,今天依旧要上课,没空陪她进城。

王氏前几天把地里的活计忙得差不多,又见这几日外甥女乖顺得过头,不好意思让她一个姑娘家孤身进城,便让魏葵守家,她带李絮进城。

刚好黄大夫开的那三副药吃完了,魏渠的风寒算是好了,只是那咳嗽总断不了根,一咳起来上气不接下气,王氏心疼得紧,死活不肯放他回县学。她就想着顺道进城再抓一副药吃吃看,城里药铺价钱总比黄大夫那里公道。

二人早早吃了点东西便出门了,魏广仁目送她们远去,也带着小儿子走去学塾,担忧道:“唉,也不知道你表姐做的那些个东西能卖出去几个,可别忙活一整天挣不到十个铜板。还有那个什么枳实……”

魏鲤下意识摸了摸小胸脯的位置:“酸橙果不知道,不过,那些草编玩意应该挺讨喜的。表姐做了那么多,手艺又巧,怎么也能卖掉十几二十个。”

他没好意思告诉他爹,他每天都偷偷把草编小猫咪塞衣襟里带去上课,课间还挺受同窗欢迎的。他这两天还帮表姐推销了几只出去,收获三文钱,表姐给了他一文钱分红呢。

草沟村离县城不算远,十几里地,走上大半个时辰也就到了,路上遇到相熟的车把式还能顺路搭个车。

不过,今天王氏、李絮二人运气不好,一路上过去的车不是坐满了人,就是一脸冷漠不肯停,她们只能老老实实靠双腿走过去。

这是李絮穿过来后第一次走这么久的路,跟这个比起来,前几天走的山路还算轻松。毕竟那山不高,径直爬到山顶也不过半个时辰,她只是在半山腰附近打转。

王氏平时跟这个外甥女没什么话说,但两人结伴同行,总不能一路沉默以对,可除了干巴巴的“这些能卖出去吗卖多少钱总共做了多少个”竟没其他话可说。

好在李絮时不时找个话题给王氏接,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顺便打听下原主记忆里没有的一些商品物价,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城门下。

进城要排队,有车马的走一边,收一到几个铜板不等;没车马的走另一边,不收钱。

过了城门,李絮继续暖场:“这敢情好!以后我带东西进城卖,不必交税钱。听说,南边好些地方,不管什么人进城就得交人头钱,最少一文钱一次。”

这便是原主的追求者之一告诉她的小道消息了,那人刚好跟着县里商行到南边走了一趟,自觉眼界宽阔,故意拿些新鲜事到原主面前说来哄她开心。

王氏是从南边逃难过来的,对小时候的事还有些印象,也点点头说:“是有这事,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城都收,我外祖家那个县就不收,但多数还是收的。像咱们新平县的知县老爷也是好的,没搞那些个杂七杂八的名目敛财。”

李絮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欢快道:“是啊。咱们这儿要是学了那一套,赶集的人肯定没这么多。为了几文人头钱,让大家怨声载道,城里萧条冷落,那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呢。知县老爷应该是进士出身吧,读了那么多书,肯定聪明得很,才不会犯这种糊涂!”

王氏板起脸:“胡说八道什么?上头大人们的事你也敢插嘴?小心招祸!”

李絮只能老实闭嘴,跟在舅母身后往前走,却没留意身后人群中两个气度不凡的男人脸色微微一变。

其中,年轻点的那个绷着脸,默默看向身侧一脸忐忑的中年人。

后者擦了擦额前冷汗:“大人,下官也是一时糊涂,鬼迷了心窍……”

青年男子摆摆手:“进城的人头税一事,还是不必提了。平民百姓看天吃饭,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你想为县衙开源的心是好的,但法子还有很多……”

这些话李絮当然听不见,她和王氏早已走远,在正街和槐树巷子的交叉路口拐了个弯,城南这株上百年树龄的老槐树就出现在她眼前。这儿就是新平县约定俗成的集市地点了,又叫槐市。

此刻日头已升上树梢,她们出门算是早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来得比她们更早。卖鸡鸭鹅的,卖青菜的,卖竹筐的,还有卖包子烧饼一类吃食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常。

起码,这对穿越后就窝在近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的李絮来说,已经算是堪比后世商业区的热闹了。

不过,热闹归热闹,如今兜里只有几个铜板的李絮是没有消费能力的。

看了几家吃食摊子的标价,李絮默默咽下口水,坚定地走开了。

等她赚到钱,这些都会有的!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